醉翁亭记的作者究竟是谁?
提起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醉翁亭记》完全是不可不提的名篇。那么醉翁亭记的作者是谁呢?答案就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这篇文章写于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因支持庆历新政被贬谪到滁州任太守,在滁州琅琊山上的醉翁亭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散文。
有趣的是,虽然《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但后来他的得意门生苏轼却两次书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苏轼会对恩师的作品如此情有独钟?这背后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
欧阳修与苏轼的师生缘分
要了解《醉翁亭记》的故事,不得不提欧阳修与苏轼这对文坛师徒的深厚情谊。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泰斗级人物,而苏轼则是他慧眼识珠发现的天才学生。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在科举考试中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虽然由于避嫌将这篇文章评为第二,但欧阳修后来得知作者是苏轼时,不仅没有恼怒,反而大加赞赏,甚至预言”这个年轻人善读书、善用书,今后他的文章必定会独步天下”。
欧阳修对苏轼的赏识与提携,为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份情谊在后来苏轼仕途起伏时,成为他重要的灵魂支撑。
苏轼两书《醉翁亭记》的缘由
时光流转到元祐六年(1091年),此时欧阳修已去世19年,而苏轼也因政治斗争被贬到颍州任太守。在这里,苏轼常常寻访恩师留下的遗迹,追忆往昔。
恰在此时,滁州太守王诏托人请苏轼重新书写《醉翁亭记》,由于原石刻已因拓印过多而字迹模糊。苏轼欣然应允,在醉酒情形下创作了一幅气势磅礴的草书版本。十天后,他又用自己最擅长的大字楷书重新誊写,留下了两个不同风格的书法珍品。
苏轼为何要两书《醉翁亭记》?一方面是为了完成滁州百姓的心愿,另一方面更是表达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在书写经过中,苏轼仿佛与欧阳修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实现了师徒间情感的共鸣。
从《醉翁亭记》看北宋文坛传承
《醉翁亭记》从欧阳修创作到苏轼书写,跨越了近半个世纪,却生动展现了北宋文坛的传承脉络。欧阳修作为文坛领袖,不仅自己创作了诸多经典,还培养出了苏轼这样的文豪。
苏轼对《醉翁亭记》的两度书写,既是对恩师文学成就的致敬,也是对北宋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进步。如今,苏轼书写的《醉翁亭记》石碑依然矗立在琅琊山间,成为这段文坛佳话的永恒见证。
因此,当我们问”醉翁亭记的作者是谁”时,答案当然是欧阳修。但围绕这篇名篇背后的故事,特别是苏轼两书《醉翁亭记》的感人往事,同样值得我们细细质量。这不仅是一段师生情谊的佳话,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传承故事其中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