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上海重点高中如何招生报名上海重点高中如何招生上海重点高中名额

根据上海市202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重点高中(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特色普通高中等)的招生主要通过下面内容三类批次进行,具体流程及制度如下:


一、自主招生录取

招生对象:全市范围内有学科专长、创新潜质或体艺特长的初中毕业生。

  • 招生类别及顺序:
    • 第一类: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特色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可填报2个志愿,不分先后)。
    • 第二类:杰出体育学生、艺术骨干学生自主招生(体育类和艺术类可兼报,共2个志愿)。
    • 第三类:国际课程班和中外合作办学高中自主招生(规划单列,民办国际课程班非沪籍生源不超过50%)。
    • 第四类:中职校自主招生(包括中本贯通、五年一贯制等,实行平行志愿)。
  • 录取方式:
    • 前三个类别采用“1:1签约预录取”,学生仅能签约一所学校,需达到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方可正式录取。
    • 中职校按学业考试成绩和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

核心目标: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保障普通初中学生升学机会。

  • 分配比例:
    • 委属市重点(如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招生规划的65%用于名额分配,其中80%按各区中考人数比例分配到区,20%随机均衡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
    • 区属市重点(如七宝中学、建平中学等):招生规划的50%-65%用于名额分配,其中70%分配到本区不选择生源的初中,确保每所初中至少1个名额。
  • 志愿填报:
    • 学生可兼报“名额分配到区”(1个志愿)和“名额分配到校”(2个志愿,限不选择生源初中在读满3年的学生)。
  • 录取制度:
    • 综合学业考试总成绩(满分750分)和综合素质评价(满分50分)合成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录取。
    • 综合素质评价以《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实报告》为依据,重点关注学生全面进步,不强调差异性。

三、统一招生录取

适用对象:未通过前两批次录取的学生,采用平行志愿方式。

  • 志愿设置:
    • 包含“1至15志愿”和征求志愿,涵盖普通高中和中职校招生规划。
    • 普通高中规划包括委属、区属市重点及区内其他高中。
  • 录取标准:
    • 按学业考试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投档,达到最低控分线即可录取。
    • 中职校可按专业、大类或学校录取。

四、独特群体招生政策

  • 港澳台及外籍学生:
    • 港澳台学生与本地生同等参与各批次录取;外籍学生不参与志愿填报,由区教育局根据成绩和意向安排入学。
  • 极端录取案例:
    • 部分郊区或普通初中学生可通过名额分配以较低分数“捡漏”进入优质高中(如2024年杨浦区有考生以643分进入大同中学)。

五、区域差异与分数线特点

  • 名额分配区域差异:
    • 中心城区(如徐汇、静安)和人口大区(如浦东)获得的名额更多,远郊区(如崇明)名额较少。
    • 例如,2024年浦东新区在华师大二附中名额分配中获111人,而崇明区仅2人。
  • 分数线波动:
    • 名额分配批次中,中心城区最低录取分普遍较高(如长宁区714分),郊区则存在低分录取现象(如杨浦区643分)。
    • 统一招生批次中,顶尖高中分数线接近满分(如上海中学710分),区属市重点分数线差异较大(如松江二中691分)。

六、政策动向与建议

  • 动向:
    • 名额分配比例持续扩大,2025年委属市重点名额分配占比65%,区属市重点达50%-65%。
    • 中职校贯通培养规划稳步扩容,五年一贯制和中高职贯通招生占比约25%。
  • 建议:
    • 普通初中学生可重点关注名额分配到校机会,合理利用政策红利。
    • 特长生需提前准备校测和综合素质材料,提升竞争力。

更多详细政策可查阅上海市教委官网(上海教育)或各区招*发布的最新文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