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四颗糖德育原则 陶行知四块糖的教育智慧,揭秘德育原则的生动实践 陶行知四颗
在德育教育经过中,循循善诱往往比传统的粗暴对待更为有效,陶行知先生在面对学生王友的错误时,没有采取批评或打骂的方式,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了学生诚恳守信、尊敬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故事,深刻体现了下面内容德育规则:尊重与欣赏学生、以鼓励促进步、因材施教和发挥榜样的影响,尊重与欣赏学生,体现在陶行知先生通过给学生四颗糖的方式,展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强调,在教育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他认为,教育孩子应平心静气,换位思索,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正如他所说:“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在一次课堂上,陶行知先生发现一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便用严厉的语气批评了他,但学生却顶撞了他,陶行知先生没有生气,而是从口袋里拿出四颗糖,对他说:“这颗糖是奖励你刚才能提出不同意见,敢于和老师辩论。”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分别代表着尊重和领会、信赖和支持、赏识和鼓励、大度和体贴,在教育学生或孩子时,不应采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害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索,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
陶行知名言:“儿童是创新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即培养具有创新灵魂和操作能力的人才。
陶行知四颗糖的德育规则解读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故事,揭示了教育中的一个深刻道理:以积极的方式感化学生,往往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在教育经过中,保持一颗平等的心和大度的胸怀是极其重要的,对待学生,应以理服人,而非简单的斥责或打骂。
下面内容是陶行知四颗糖所体现的德育规则:
1、导向性规则:坚持正确政治路线,德育目标要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2、疏导规则:讲明道理,疏导想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表扬激励、正面教育,肯定学生的进步。
3、尊重与欣赏学生:陶行知先生通过给学生四颗糖的方式,展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
4、以鼓励促进步:在教育经过中,用赏识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
5、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特点特点和内心全球,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年龄特征有规划进行教育。
6、发挥榜样的影响:以教师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格观。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规则:发挥教师集体影响,争取家长、社会的配合,保持德育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职业。
8、平等与大度:在教育经过中,保持一颗平等的心和大度的胸怀,以理服人,而非简单的斥责或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