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鲍卫忠简介:坚守司法一线的佤族法官楷模

鲍卫忠生平概述:24年扎根边疆司法一线

鲍卫忠是谁?这位佤族法官用生活诠释了什么是司法为民。2021年10月,年仅45岁的云南省沧源县法院执行局局长鲍卫忠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留下650件”钉子案”的化解传奇和802件零瑕疵案件的职业纪录。从1997年进入法院体系到生活最终一刻,他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用双脚丈量佤山苗岭,用耐心化解民族纠纷,成为当地群众口口相传的”贴心法官”。

“密码便利贴”职业法:用笨功夫啃下执行硬骨头

翻开鲍卫忠简介,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他办公室那些贴满柜子的便利贴。这些写着金额、被执行人信息的纸条,是他独创的”办案密码”。2015年担任执行局局长后,面对边疆民族地区独特的执行难题,他拓展资料出”三不规则”:首次上门不穿制服、不开警车、不给压力。”老百姓看到警车会紧张,我们要先走进他们心里”,这是他常对同事说的话。

有个典型案例:2020年何某申请执行68万元债务案,被执行人提出用房抵债被拒。鲍卫忠没有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往返调解十几次,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没有一万?那就五百、一千地还”,这种”化整为零”的聪明,正是他”人心换人心”办案理念的生动体现。任期内,他累计为61名特困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发病前最终一张便利贴上还写着大大的”急”字——那是一位当事人的救助金申请。

双语调解专家:用民族聪明化解八年纠纷

在鲍卫忠简介中,有个关键词反复出现:民族。这位精通佤语的法官深谙”入乡随俗”之道,总能把法律条文转化成民族谚语。他曾用”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的族训,当场喝止即将械斗的傣族佤族群众;也会在佤族”新米节”时,带着水酒稻穗上门调解,最终化解历时8年的土地纠纷。

有个温暖细节:当被执行人陈某以”祭日不宜出财”为由请求延期,同事觉得是借口,鲍卫忠却爽快答应:”我们办案要讲法律,也要尊重习俗。”结局第二天,陈某主动结清了全部案款。这种将心比心的办案方式,让许多当事人感慨:”就算钱没拿到,冲着鲍局长的态度也心服口服。”

生活最终的答卷: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翻阅鲍卫忠简介的最终一章,令人泪目。领结婚证迟到、接孩子放学裤腿沾满泥土、过年过节总在村寨奔波……这位”不称职”的丈夫父亲,却是群众随叫随到的”鲍局长”。妻子至今记得,他垫付执行款导致房贷逾期,却笑着说:”人家比我们更困难。”

在入党申请书中他写道:”要成为对人民有利的人”。24年来,他办公桌上的台灯总是亮到深夜,梦里都在调解案件。直到生活最终一刻,他倒下的地方仍是挚爱的职业岗位。正如群众所说:”鲍局长走了,但他贴的那些便利贴,还在为我们指路。”这位佤山之子用一生证明:法官的温度,可以融化最坚硬的法理坚冰。


返回顶部